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日常 > 正文

精益生产中品质管理(精益生产中品质管理是什么)

2023-12-13 16802 0 评论 工作日常


  

本文目录

  

  1. 精益生产改善的内容是什么
  2. 企业精益生产现场管理与改善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 品质管理三大重点
  4. 精益生产的六原则是什么

一、精益生产改善的内容是什么

1、精益生产管理改善的内容包含了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如果可以准确理解的话,请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2、首先是精益生产管理六大产出,即PQCDSM,就是精益生产管理改善的第一层内容。其中PQCDSM分别代表了P:Productive:效率;Q:Quality:质量和品质;C:Cost:成本;D:Delivery:交期,也就是生产管理中的时间管理与控制;S:SafeTy:安全生产管理;M:Morale:员工士气,实际上就是人的管理。这些都是精益生产管理改善的内容。

  

3、人机料法环测,即5M1E,是精益生产管理改善的第二层内容。这个内容是实业制造企业中管理者几乎都知道的内容。

  

4、第三层内容,则是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立体化,即P效率,包含了人的效率,设备维护维修效率,物料采购与库存管理效率,工艺技术与研发效率,企业管理的效率和统计分析效率,实际上就是说,效率被细化成了“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其他的QCDSM都可以类似被立体化和细化,如下图所示:

  

5、就最后一个M,实际上就是士气,也就是人的管理,它包含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毕竟人是这个地球上的主宰者。

  

6、如果说要管理好前面的PQCDS各自的“人机料法环测”(5×6)需要投入100%的努力的话,那么,最后一个士气的管理可能需要额外的100%的努力。

精益生产中品质管理(精益生产中品质管理是什么)

  

7、谢谢,欢迎继续追问,愿意和你沟通交流分享。

  

二、企业精益生产现场管理与改善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企业精益生产现场管理与改善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根据客户订单、市场预测及库存状况,进行合理的、有计划的生产,做到在需要的时间,仅按所需要的数量生产。生产与销售是同步的,也就是按销售的需求来进行生产,这样就可以保持物流的平衡,任何过早或过晚的生产都会造成浪费。

  

3、规范生产各环节流程,就要建立无间断流程以追求快速反应,将流程中不增值的无效时间尽可能压缩,以缩短整个流程的时间,逐步将规范的流程标准化。标准化并不是一种限制和束缚,而是将企业中最优秀的做法固定下来,使不同的人来做都可以做得最好,发挥最大成效和效率。而且,标准化也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标准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今天最好的方法到了明天不一定是最好的,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就可以推动组织持续地进步。

  

4、以“零缺陷”为工作目标,打破传统规律中“不良品是不能避免的、允许一定的不良品率存在”的观念。精益生产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来预防问题发生,不断改善质量,消除质量浪费,从而实现质量成本的降低。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检验只是一种事后补救。因此,应将品质建于设计、流程和制造当中去,建立一个不会出错的品质保证系统,一次做对。

  

5、以人为本是精益生产的特点之一,其具体做法如下:

  

6、一要尊重员工的建议和意见,鼓励职工参与决策,为员工发挥才能创造机会;

  

7、二要加强人与人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跨部门、跨层次的问题,减少扯皮现象,消除彼此的指责和抱怨,在相互理解的前提下共同完成公司目标;

  

8、三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解决结构性冗员和结构性缺员的矛盾,消除不创造价值的人员配置。

  

9、过高的库存犹如一潭浑浊的、深不可测的死水,各种各样的问题被掩盖在水面之下,比如定单处理延迟、品质不良、设备故障、供应商延迟、决策缓慢等等,没有人知道下面究竟发生了什么。而在精益库存管理下,库存就变成了一条快速流动的小溪,一目了然,任何问题都不会得到隐藏,既有利于解决问题又减少了资金占用,加速库存周转,避免不必要的库存损失。需要指出的是,降低库存只是精益生产的其中一个手段,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和降低成本,而且低库存需要高效的流程、稳定可靠的品质来保证。如果不先去改造流程、提高品质,而是一味要求各单位降低库存、追求零库存,结果只会造成成本不降。

  

三、品质管理三大重点

一般来说,任何一家企业对于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品质都是非常看重的,因为这一点将会决定着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额度,是保证企业市场活力的一大保障。对于企业来说,认清品质管理的重点是什么是开展相关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

  

1、最高主管的决心与承诺①最高主管对品质的重视与决心是提升品质最重要的关键。②企业的竞争优势依靠产品、营销和形象。而产品,尤其是产品的品质,是决定性的关键。③要提升品质需要付出代价,不提升品质代价更高。2、调整品管组织的功能①建立现代的品管组织架构,强化品管组织的阵容。②品管人员的角色定位3、品质需要全员参与、团队合作①推行TQM(Total QualityManagement)②改变工作习惯:做好了才叫做了③将顾客的观念延伸至企业内部,下工序就是上工序的顾客④在企业内部形成支援系统⑤推行全员与品质管理的活动,如5S、Qcc、TPM等等4、要有满意的员工①控制品质变异要素4MIE的核心——人②精简组织,定期组织重整。③建立良好的员工士气。5、重视教育训练品管界有一句名言,即“品质,始于教育,终于教育”。人的工作态度及方法是决定产品与服务品质的主要因素。优质的工作态度与方法,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来自不断的训练。①企业内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训练制度,每年编制预算费用。②从最基层的员工到中高阶干部都设定相应的训练时数。

  

6、品质要持续不断地改善①遵循PDCA的管理循环进行改进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查核)、Action(处置),是从事持续改进(改善)所应遵行的基本步骤。1.计划:是指建立改善的目标及行动方案。2.实施:又称执行,是指依照计划推行。3.查核:指确认是否依计划的进度在实行,以及是否达成预定的计划。4.处置:指新作业程序的实施及标准化,以防止原来的问题再次发生。(或设定新的改进目标)。

  

②运用QC—STORY的步骤与技巧何谓QC Story,QC原为Quality Control(品质管制)的缩写品管之意,Story原意为履历之意,组合在一起即称为品管履历,在QCC现场改善活动初期,它是QCC问题解决汇总报告的程序,后来因为其汇总报告流程的严谨性,许多人就渐渐地将QC Story当成是问题解决的顺序和方法,在企业中尝试推广使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改善效果。QC Story的展开步骤0:开始步骤1:选题理由步骤2:现状把握步骤3:活动计划步骤4:解析步骤5:对策实施步骤6:效果确认步骤7:标准化步骤8:反省、残留问题点步骤9:今后行动计划步骤10:总结、报告与发表

  

③活用SQC统计技术统计质量控制Statistical QualityControl,包含以下内容:1统计质量控制理论概述2质量控制的数理统计学基础2.1一、数据的种类2.2二、总体和样本2.3三、数据特征值3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3.1老七种工具之一:调查表3.2老七种工具之二:分层法3.3老七种工具之三:直方图3.4老七种工具之四:散布图3.5老七种工具之五:排列图3.6老七种方法之六:因果图3.7老七种工具之七:控制图4影响质量的9M因素

  

7、管理及方法制度化、标准化①管理方法制度化(对象:人)②工作方法标准化(对象:事)③产品、材料标准化(对象:物)

  

8推行5S活动,创建良好的环境品质5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又被称为“五常法则”或“五常法”①脏乱的环境,不可能生产出好产品②从企业环境面貌改变人的面貌③培养遵守制度、做事讲究的好习惯,提升人的品质。9、要有品质好的供应厂商①建立供应商的甄选程序及做法②与供应商发展共存共荣的关系10、要争取成功的客户,并建立密切的关系①顾客的要求是促进品质的动力,要积极应对客户诉怨,主动了解需求,提高顾客满意度。②与成功的顾客建立往来关系,不仅有“钱途”,更有前途。想成功的企业要争取与成功的企业拉近关系。二、班组品质管理的重点班组是企业产品的直接生产单位,是产品质量的直接监控者,班组生产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优劣,而产品质量的优劣,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抓好班组产品的质量,是班组长的一件大事。

  

1、操作人员确依操作标准操作,且于每一批的第一件加工完成后,必须经过有关人员实施首件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才能继续加工,各组组长应实施随机检查。2、检查站人员确依检查标准检查,不合格品检修后须再经检查合格后才能继续加工。3、品质管理部制程科派员巡回抽验,并做好制程管理与分析,以及将资料回馈有关单位。4、发现品质异常应立即处理,追查原因,矫正及做成记录防止再发生。5、检查仪器量规的管理与校正。

  

三、品质管理的重点是生产过程精益生产认为,品质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很多企业由于对品质管理的理解不深,将品质管理等同于质量检验,认为品质管理就是对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品质把关”及“不良品处理”,而忽视了品质的事前控制与事中的过程控制。

  

1、严格贯彻执行工艺规程,保证工艺质量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是要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都处在稳定的受控状态。因此,各道工序都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工艺规程,确保工艺质量,禁止违章操作。

  

2、组织技术检验,把好工序质量关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不是否定技术检验的把关作用。必须根据技术标准的规定,对原材料、外购件、在制品、产成品以及工艺过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保证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零部件不转序、不合格的产成品不出厂。质量检验的目的不仅是发现问题,还要为改进工序质量、加强质量管理提供信息。因此,技术检验是制造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3、掌握质量动态为了真正落实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预防作用,必须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制造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现状和发展动态。必须建立和健全各质量信息源的原始记录工作,以及和企业质量体系相适应的质量信息系统(QIS)。

  

4、加强不合格品的管理不合格品的管理是企业质量体系的一个要素。不合格品管理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对不合格品做出及时的处置,如返工、返修、降级或报废,但更重要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制造过程中产生不合格品的系统因素,对症下药,使制造过程恢复受控状态。因此,不合格品管理工作要做到三个“不放过”,即没找到责任和原因“不放过”,没找到防患措施“不放过”,当事人没受到教育“不放过”。5、搞好工序质量控制制造过程各工序是产品质量形成的最基本环节,要保证产品质量,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必须搞好工序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就是将事后的处理变为事前的预防,让企业在实际的运营中、具体的工作上提前做好计划,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这样则可以避免因事前的准备不足而造成各类质量问题的发生,进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也就是说,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事后的检验把关是“基础”,事中的过程控制是“关键”,事前的预防控制是“必然”。质量管理的重心就是如何通过事前的有效控制达到对结果的控制过程。

  

四、精益生产的六原则是什么

1、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八大浪费:过量生产、等待时间、运输、库存、过程(工序)、动作、产品缺陷以及忽视员工创造力。

  

2、管理大师戴明说过:"员工只须对15%的问题负责,另外85%归咎于制度流程"。

  

3、将流程中不增值的无效时间尽可能压缩,从而快速应变顾客的需要。

  

4、降低库存只是精益生产的其中一个手段,不先去改造流程、提高品质,就一味要求下面降低库存,结果可想而知,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急剧上升了。

  

5、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检验只是一种事后补救,建立一个不会出错的品质保证系统,一次做对。否则,精益生产只能是一句空话。

  

6、JIT的本意是:在需要的时候,仅按所需要的数量生产,生产与销售是同步的。


复制成功